减税降费加码、支出规模扩大 2022积极财政政策发力点清晰
发布日期: 2022-02-23 15:42:54 来源: 江苏经济报

随着稳增长的宏观政策取向更加明确,积极财政政策如何发力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热点之一。2月22日,财政部部长刘昆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财政改革与发展工作。专家认为,在收入端,减税降费仍是今年财政政策发力的主要看点;在支出端,在保持赤字率适当的情况下,财政“余粮”较为充足,支出规模料进一步扩大。

加大减税降费力度

“十三五”以来我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超过8.6万亿元,超过2010年全国的财政收入。从收入端来看,减税降费仍将是今年财政政策发力的主要方面。

近期,税费优惠举措不断出台,为市场主体增添活力。多项2021年年底到期的税费优惠政策得以延续,涵盖个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近日,国家发改委等多个部门出台《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和《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进一步明确了针对工业企业、服务业企业的多项税费优惠政策。

从各地发布的预算报告也可以窥见,今年减税降费的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比如,湖南称2021年为市场主体新增减负超240亿元,2022年将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预计全年新增减负超400亿元。广东表示,2021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400亿元,2022年将落实国家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政策,帮助市场主体纾困、激发活力。

对于新增减税降费的重点领域,刘昆日前撰文指出:围绕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坚持以阶段性政策为主,与制度性措施相结合,兼顾财政承受能力和助企需要,加大减税降费力度。

扩大支出规模

从支出端来看,业内人士预计,今年预算赤字率有望保持适当水平,但由于经济规模的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同时,稳投资是当下稳增长的重要抓手,适当规模的专项债将实现早发行、早使用,保障重点项目建设。

对于财政赤字和专项债的安排,刘昆日前透露,财政赤字要保持合理水平,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按照保持政府总体杠杆率基本稳定的原则,确定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

事实上,在财政赤字之外,可供调节的资金仍然较多。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认为,2020年、2021年,财政连续两年超收为跨周期调节提供了资金。已安排但实际未使用的赤字,可通过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地方财政调入资金和结转结余资金等账户,预留到以后年份使用。

此外,同样的赤字规模下,提升支出效能可以让财政发力“事半功倍”。“赤字率、专项债规模的确定要综合财政形势的可能与经济社会形势的需要,是根据收入的可能和支出的必要倒算的结果,最终约束赤字的是债务和付息支出,背后是支出效率的效能问题。”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解释,支出效能高的情况下,同样的赤字能产生更大的乘数效应,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谈及专项债的话题,罗志恒认为,专项债既要讲规模,也要讲效益。单纯只考虑基建稳增长的力度,专项债规模当然越大越好,但也要考虑项目收益和偿债能力,不能过度透支未来的财政空间。因此,在合理确定专项债规模的情况下,也要提高投资项目的收益水平,实现项目收益与专项债规模的平衡。

加强宏观政策协调

不少专家认为,应对经济“三重压力”,仅靠财政政策发力是不够的,宏观政策要协调配合。刘昆日前也表示,加强与货币政策等协调,确保宏观政策稳健有效。

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宏观经济高级分析师张一平表示,面对经济“三重压力”,今年政策发力稳增长的取向明确。由于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倾向不同,而本轮稳增长政策要将逆周期政策与跨周期政策进行有机结合,货币与财政政策必然要协调联动,才能发挥更好效果。

德邦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芦哲认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同体现在总量上,即财政通过政府投资拉动基建的同时,货币政策通过降准降息或定向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刺激企业和居民部门的投资和消费需求。货币政策当前仍存在降准降息空间;体现在结构上,以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为例,在财政提供中央补助资金、降低税费负担外,货币政策可考虑通过补充抵押贷款(PSL)等途径给予定向支持。

(赵白南)

关键词: 减税降费加码 支出规模扩大 积极财政政策 发力点清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