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睡”撂荒地 兰州西固区按下复垦“重启键”
发布日期: 2022-03-29 09:50:17 来源: 甘肃经济日报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时至3月,兰州市西固区田间地头春耕备耕正当时,农民在“希望的田野”上播下希望的种子,春灌的黄河水汩汩流向田间……

为农田披上“绿装”的同时,兰州市西固区也努力“唤醒”一些“沉睡”的撂荒地,通过强化政策扶持、规划土地流转、土地整治整合等举措,按下复垦“重启键”,迎来撂荒地的“春天”。

政策扶持注“强剂”

近年来,大量农村居民外出打工、进城落户,加上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导致很多农田被闲置撂荒,甚至是杂草丛生。对于撂荒地的处理一直都是农村最为关心的问题。

近日,记者从西固区农业农村局获悉,根据排摸统计,截止到去年年底,西固区撂荒地面积达到3900多亩,且多为山旱地,由于基础设施条件差、缺水等导致撂荒。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西固区不遗余力地开展撂荒地整治,一系列的专项整治犹如一击“重拳”重重地砸在了荒地上。

西固区出台了耕地惠农政策,将惠农补贴与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挂钩,严格落实“谁种谁补,不种不补”原则,增强村民爱惜耕地的自觉性,确保享受补贴耕地不撂荒;定期对全区撂荒耕地复耕情况进行督查督办,将整治情况与项目资金和支持政策挂钩,确保整治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土地流转引“活水”

2021年,西固区政府主要领导在该区金沟乡调研时强调,要因地制宜、对接项目,盘活闲置土地资源,谋求富民产业长效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土地保障……

今年3月初,西固区政协委员走进河口镇岗镇村,针对农村土地流转情况开展了一场专题调研,并对规范流转手续、完善服务体系等工作提出建议。而“土地流转”成为调研中的高频词。

然而,土地流转如何保证?有谁管?风险怎么防?诸多问题摆在眼前。

近两年,西固区借乡村振兴的“东风”在土地流转上大做文章、做大文章,动员农户将土地流转给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抱团”扩大土地流转规模。

西固区金沟乡杨家咀村作为西固区唯一的纯农业山区,山大沟深、自然条件差,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部分耕地撂荒。当地政府在土地流转政策的指引下,采用“支部+合作社创业带富”新模式,通过种植当归走出了一条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我种植当归后每亩纯收入达到了3000元,收入增加了,生活更好了,我们村很多人把荒地收拾出来种当归,就盼着好日子了!”采访中杨家咀村一位精准扶贫户高兴地对记者说。

正是大户示范带动、合作社管理带动、村企联姻带动等“三个带动”推动了农村土地资源规模化经营!

正是把资源优势和市场“联姻”,荒地披上了绿装,长出了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

荒地掘出“金疙瘩”

面对土地流转中的风险,西固区制定完善了一套土地流转服务体系,规范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制度,健全农村土地纠纷调解仲裁机构,强化土地流转监管,遏制“非农化”“非粮化”倾向,一系列的保障工作落地后,既规避了风险,又维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

荒地有人管、有事做、有利图,极大地调动了农户的种植热情,甚至以个体承包方式在荒地上埋下希望的种子。

西固区新城镇青石台村属于30年前的搬迁村,人口1600多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得种植的各种水果甜度和口感都远甚于市场常见品种。近几年,镇上和村里联合把荒废了好几十年的撂荒地整治起来,还引进了一些新品种,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村里承包了大片土地种植蔬菜、水果,有些还发展起了养殖业。

村民郑丽霞承包了16亩荒地,把它打造成西梅园,水果品质好,她利用网络订购打开了销售路子。这位用双手在荒地上刨出了“金疙瘩”的农家妇女说:“腰包鼓了,盖了新房,日子有奔头,信心更足了。”

有些村镇把荒废了好几十年的撂荒地整治起来,扶持一些大户建立种植基地,帮助他们把自己的品牌和商标注册起来,解决了用水用电难题,千方百计激发农民群众种地热情。

“爱惜土地、种好土地”西固区在撂荒地整治中口号越喊越响,举措越落越实,效果越来越显,撂荒地正在变成希望的田野……

(记者 牛占虎)

关键词: 唤醒沉睡撂荒地 兰州西固区 复垦重启键 政策扶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