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县多措并举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发布日期: 2022-09-09 10:31:40 来源: 山西经济日报

隰县自2018年脱贫摘帽以来,为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县委、县政府全面落实“四个不摘”责任,做到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帮扶力度“三个不减”,制定了12个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办法、7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举措和5项保障措施并强力推进落实。

那么,这些措施和办法目前已取得哪些成效呢?带着这一问题,记者近日赴该县进行了采访。

发展梨果产业

夯实强村富民基础

产业兴,则民众富。隰县把壮大玉露香梨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动实现乡村振兴的务实之举,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牵引,推动梨果产业由传统种植向标准化、品牌化、智慧化、全产业链方向发展。

目前,该县为3000余亩梨果基地建成“三防一补”防灾减灾设施,建设7.5万亩高标准农田和3700亩智慧果园,引进培育梨果上下游企业70余家,全县梨果总面积发展到38万亩,其中玉露香梨面积23万亩,规模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通过连续多年举办梨花节采摘节、分年度召开乡村振兴论坛、在央视3个频道7个栏目宣传隰县“种梨宝典”,使玉露香梨品牌价值、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从而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美国、加拿大、迪拜等国家和地区;积极探索推广“善品公社”“内置金融”“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村集体经济+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四种联农益农模式,实现了4个80%:全县80%的土地栽植梨果、80%的农民从事梨果业、80%的农民收入源于梨果、80%的脱贫户依托梨果业增收。

采取多种措施

再开促农增收渠道

隰县持续用好生态护林方面的政策,发放生态扶贫补助资金3081万元,惠及2692名脱贫户;实施8000亩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工程,持续增加群众收入;管护好光伏扶贫101座村级电站和1座集中电站,惠及脱贫群众3500余人。

为持续激发贫困地区人口增收的内生动力,该县着力打造了“西山果树工”“隰州月嫂”等7个特色劳务品牌,整合部门资源,强化供需对接,开展订单培训、招聘活动,实现外出务工8034人。

为了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该县对958户3131名搬迁群众加强动态监测帮扶,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鼓励引导搬迁群众发展梨果种植、实现稳定增收;组织外出就业945人,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搬迁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

突出民生保障

强化脱贫攻坚成效

如何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隰县的应对措施之一是:建立健全防止返贫长效机制。

该机制设置有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监测预警、舆情信访预警四种模式,重点是动态监测、跟踪帮扶,把“一户一策”精准落到实处。

据记者了解,该县持续监测“三类户”408户1056人。其中,边缘易致贫户88户221人、脱贫不稳定户86户217人、突发严重困难户234户618人。“三类户”人均年收入达到7346元,比监测前年增长13%。

应对措施之二: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想方设法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数据显示,该县高考大文大理二本以上达线人数由2015年的26人增加到2022年的193人,增长642%。其中,2021年武艳红被北大医学部录取,实现该县北大重点院校录取“零的突破”。

应对措施之三:持续巩固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成果。该县认真落实健康扶贫“双签约”服务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三保险三救助”政策,综合保障率达到95.9%;建成临汾市西山县标准化水平最高的二级甲等医院,全县群众看病更加便捷安心。同时,持续巩固兜底保障成果,实现应保尽保、应养尽养、应补尽补。

应对措施之四:以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持续加大投入,强化住房、饮水、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县城、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五大创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巩固脱贫成效衔接乡村振兴的桥梁纽带,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全县70个行政村18163户积极参与,清理各类垃圾5805吨,累计完成改厕14380座,农民健康文明生活习惯明显提升,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成绩面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步伐不停。隰县县委、县政府正严格按照“四个不摘”和“五年过渡期”要求,在政策机制衔接、成果巩固拓展、产业发展振兴等方面守正创新、笃行不怠,浓墨重彩地描绘着乡村振兴新画卷!

(记者 张文华)

关键词: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乡村振兴新画卷 现代农业示范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