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乐县: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 2022-09-14 09:18:42 来源: 山西经济日报

“去年,我们老两口在家门口就业,从农民变身‘上班族’,挣了10万元。”在位于静乐县的山西黄河链农业有限公司,种植户袁雅清言语间难掩笑意。

9月9日,临近中秋,在静乐县神峪沟乡张贵村东部蔬菜种植基地,联排的塑料大棚格外引人注目。大棚内黄瓜、辣椒挂满枝头。袁雅清正忙着采摘,一会儿踮起脚尖,一会儿又弯下身子,不时地往挎篮里放着刚摘下来的鲜嫩黄瓜。

过去,静乐县曾是国家深度贫困县,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丰硕战果。

现在,该县通过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紧盯工作重点选题,围绕难点问题破题,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张贵村现有蔬菜大棚29座,带动村里22户农户发展蔬菜种植,实现141名村民就近就业,蔬菜大棚发展已初具规模。”省政协办公厅驻静乐县张贵村工作队队员张金亮说。目前,该村正在推广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模式,力争用3年至5年时间,培育一批智能化蔬菜产业园。

静乐县辛村乡联合青龙山、东马坊、驸马滩、马圈滩4个行政村集体,通过以强带弱、抱团发展,注册成立了辛村乡金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区域甜糯玉米种植、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农耕归本公司合作联营,走出了一条村企联动共建的新路径。截至目前,该公司累计带动农村闲置劳动力2万人次就业,每个工人每天劳动收入可达100元。预计到今年年底,集体经济收入可达51.9万元。

让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逐步迈入由小到大、由大到强的良性发展轨道。以上是静乐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两个典型案例。

如何科学有效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该县今年从强化县级统筹、健全发展机制、规范管理监督、强化要素支撑等方面逐一破题。通过股份联结的方式,县乡村整体规划、分层推进,构建起纵贯县乡村三级的集体经济产业协作推进体系,形成层次清晰、重点突出的集体经济产业格局。

当前,全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持续发展壮大,呈现良好有序的态势。

全力保障村集体经济发展

为提升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集体资产的能力,推动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产业高质高效,该县明确提出,行政村要建立健全“党政经监”组织,亮起四块牌子、建好四个班子。在此基础上,该县严格执行村级资产管理制度,组织完成了503个村(组)的集体经济组织换届选举和章程修订,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将专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入股企业的账务实施统筹管理,确保村集体经济组织规范运转。

记者了解到,今年该县财政拿出2000万元设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基金,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优先发展项目清单,成立28个专项小组,确保产业建设顺利开展;依托校地合作平台,组建了农业产业项目专家组定期会诊,提高项目建设的科学性;以跟班学习的方式培训经营人才、技能人才1615人,组织456名农村优秀青年进入经营实体进行培养,累计吸引870名乡土人才向农村回流,较好地改善了农村产业建设人才缺乏的境况。

返乡创业的王丽华,在该县汾河西岸移民搬迁安置区中开办了服装厂。在这里,新搬迁来的村民通过培训学到了手艺,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加了收入。

“现在我们厂两个车间,工人近300名。”王丽华说,“每个员工年收入都能达到5万元,高级管理人员甚至超过10万元。”

积极发展兴村富民产业项目

段家寨乡五家庄村栽种了千亩“麒麟西瓜”、200亩藜麦、60亩采摘果蔬。仅西瓜一项,销售额就达1200多万元。加上精品果蔬和藜麦,预计年总销售额达2570万元,纯收入可达650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50万元以上。

赤泥窊乡下双井村实施的多元化肉牛养殖项目,集种养、农牧产品销售、技术服务等为一体,有效助力村集体经济走上发展快车道。截至今年上半年,该项目已繁殖小牛28头,除去饲养员工资、草料成本、防疫支出,预计全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

王村镇龙科村引进社会资金300万元,发展生态农场养殖肉牛100头;杜家村镇石照村盘活闲置荒坡荒地等集体资产500余亩,发展黄芪种植;鹅城镇率先成立代理记账中心有限公司,已与辖内村委会、村集体、专业合作社、公司签定代理合同4份,开展代理记账服务;鹅城镇、康家会镇联合成立好管家物业服务公司,已签订物业服务合同2份,在县城2个小区开展物业服务。

……

承载新使命,实现新跨越。下一步,静乐县将继续压实责任链条,推动专项行动向纵深迈进,实现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记者 欧志强)

关键词: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助力乡村振兴 兴村富民产业项目 基层治理能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