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产业集群加速发展
发布日期: 2023-04-23 08:53:00 来源: 经济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面对全球数字经济浪潮,各地积极打造数字产业集群,推动经济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人工智能、大数据、电子信息等一批数字产业集群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资料图片)

数字支撑产业发展

走进浙江新昌斯菱汽车轴承公司车间,机器有序运转,每台设备上的传感器通过数字化“轴承产业大脑”,让设备状况、产品产量及质量等数据在显示屏上一目了然。“借力产业大脑的数据分析,可以精准掌握车间生产进度,生产效率较之前提升了20%。”斯菱轴承自动化车间主任吕乐侃说。

新昌全县有600余家轴承企业,年销售额超百亿元。搭上产业数字化快车,新昌数万台轴承生产设备数据上云,轴承行业综合成本下降12%,用工成本下降近50%,利润率翻了一倍,行业整体竞争力显著提升。

“有了海量数据积累,让‘轴承产业大脑’具备强大自我学习能力,能分析产业景气指数、研判产业形势,可为企业生产、销售全过程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新昌县经信局局长杨利辉相信,轴承产业加“数”前行,高质量发展动能愈发强劲。为进一步推动数字化对产业的支撑,浙江省提出,到2025年实现百亿元以上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平台全覆盖、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重点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数字产业的发展基础是数据。为此,福建省不断夯实数字底座。目前全省已建成5G基站超过7.1万个,千兆光网覆盖超过1600万户家庭。在数据资源方面,当地上线了福建大数据交易平台,成立了福建大数据集团,进一步加强数据汇聚共享和价值挖掘。截至目前,平台已经挂牌的数据产品突破200款,围绕金融、应急、安全、医疗、健康等开展首批12个大数据开发示范项目建设,并推动建设福州东南大数据产业园等大数据示范园区。

为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福建泉州持续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研究制定推动泉州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推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久前,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泉州)中心顺利实现运行,其具备的3D打印能力解决了模具制备周期长、成本高和难以制作曲面等复杂构件的难题;数字福建(安溪)产业园建成可容纳8000个机柜的T4等级大数据中心,已投产标准机柜4600个,可提供数据存储、数据交换、数据处理、数据备份恢复等专业数据服务,成为福建省大数据产业重点园区和“数字福建”重要承载基地。

产业发挥数字优势

当下蓬勃发展的数字产业集群,已成为广东各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在东莞市松山湖高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已成为千亿元规模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松山湖集聚高等院校、科研平台等高端创新资源,出台促进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发展等扶持政策,大力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集聚区,以“一区多园”模式分主题、分重点打造多品类、差异化的软件产业“园中园”,成功聚集了一批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形成较为完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而广州海珠区的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已成为全国数字龙头企业最集聚、数字产业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近年来,琶洲采取“产业先行”招商政策,引进腾讯、阿里巴巴、唯品会、科大讯飞等龙头企业扎堆聚集建设总部及研发中心,并以“大总部”集聚“中小总部”,落地超200家产业链子项目,形成产业互联网、游戏等数字产业创新链条。

“数字产业集群高度依赖信息网络、互联网平台开展协同制造,需要企业、机构等主体共同参与建设,实现要素资源优化配置。”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刘兵表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关键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在杭州,一些平台型企业开始破“圈”行动。今年1月,阿里巴巴、新华三等9家龙头企业签署《智能物联产业“链主”企业培育计划书》,加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共建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促进数字产业集群内企业提质增效。杭州提出,打造万亿元级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圈,每年将力争50个亿元以上项目,加快布局元宇宙、人工智能、空天信息等未来产业,不断开辟产业发展新赛道,让这片数字经济热土上涌现更加硬核的数字产业集群。

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先行者,福建一直走在先行先试的道路上。

从全球最先进的恒美超宽幅8K超高清偏光片生产线投产,到福州京东方第8.5代半导体显示生产线荣膺“灯塔工厂”。当前,福州市正在积极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赛道格局,推动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福州市市长吴贤德表示,近年来福州数字经济规模持续壮大,从2018年的2800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超6100亿元,占GDP比重也从36%提高到超50%。福州立足产业基础和优势,重点打造软件信息、大数据、物联网、显示光电等五大产业基地。同时,高意、福晶等企业在光通讯、激光等细分市场领域,都处于全国乃至全球领先水平,光电产业集群效应越来越凸显。

仍有难题待突破

当前,数字产业集群化发展还面临着各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差异较大,难以实现协同发展等问题。为此,多地纷纷出台举措,为数字集群的未来发展铺路。

2022年,广东发布全国首个数字经济发展指引性文件《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指引1.0》,全面挖掘、提炼各地优秀案例和可行路径,以详尽的“施工图”和“案例库”,支持推动各地探索出适用性强、特色化程度高的发展模式和路径。根据指引,广东将从省级层面加大扶持,鼓励各地市因地制宜打造错位协同的特色产业基地和园区,培育数字产业集群,同时将建设运营一批产业孵化加速平台,提升重点园区的产业孵化能力。尤其在集成电路、核心软件等数字经济“基石”领域将加强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如在集成电路领域,支持广州、深圳、珠海协同打造涵盖设计、制造、封测等环节的全产业链,推动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等在封装测试、半导体材料等领域集聚发展。

作为数字经济大省,广东近年来陆续出台《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加快数字化发展意见》等法规政策,加快培育新一代电子信息、软件与信息服务、超高清视频显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机器人等数字经济领域战略性产业集群,发挥省领导定向联系负责的“链长制”作用,建立“一张龙头骨干和隐形冠军企业清单、一份重点项目清单、一套创新体系、一个政策工具包、一家战略咨询支撑机构”的“五个一”工作体系,聚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政策赋能下,广东数字经济规模在2021年达到5.9万亿元,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连续31年居全国第一,软件业务收入多年保持全国前两位,智能终端、4K电视产量等均居全国前列。

去年5月,广州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正式启动粤港澳大湾区(黄埔)国际算法算例大赛,同时发布全国首个国家级开发区数字经济产业专项扶持政策“算力算法10条”,以政策“组合拳”推动核心算法成果推广和数字产业集群建设。不到一年时间,赛事吸引了全球439所顶尖高校,以及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广汽集团等454家人工智能企业参加。“我们将以大赛吸引各界共建大湾区数字经济创意高地和产业生态圈,推动黄埔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黄埔区副区长徐丹表示。

数字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坚实的人才支撑。目前,福建省数字人才总体规模仍然较小,高层次领军人才、跨行业复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短缺是制约福建数字产业集群更快发展的一大难题。据了解,下一步福建将高质量建设省级创新实验室,加快建设福州科学城、厦门未来科技城、泉州时空科创基地,吸引高层次数字领域专才机构、创新要素集聚福建。

浙江也正不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构建更加成熟的数字产业集群发展生态。2022年,浙江全省数字经济规模约4万亿元,增长12%。今年,浙江提出以更大力度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光芯片、网络安全等数字产业集群,抢占关键技术制高点,进一步重塑平台优势、激活数据要素。刘兵建议,有关部门应突破行政边界,以产业为导向,搭建更多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数字平台,引导中小企业加速融入数字化转型;平台型服务企业,要相互借力,将“龙舟”组建成“舰队”,从各自为战走向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深度参与产业分工合作,提升整个产业链条的数字化水平。(记者 郑杨 柳文 刘春沐阳)

关键词: